“年轻时开始预防,到一定年龄及时筛查,发现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,骨质疏松症其实能得到缓解。”在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到来之际,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、主任医师李晶提醒,女性进入40岁以后,尤其要关注骨健康,及早筛查自己是否为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,提早干预。高发于绝经后妇女 警惕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疾病,高发于绝经后女性。因为绝经后,女性雌激素断崖式下降,缺乏雌激素保护后,骨量快速丢失,导致骨质疏松症产生。女性绝经十年后,发病率会显著提升。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,我国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已达32.1%;65岁以上女性的患病率更是超过半数。骨质疏松症被称为“静悄悄的流行病”,对此,李晶主任解释,“静悄悄”是因为骨质疏松症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,患者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患病,直到出现骨痛,甚至是骨折时,才会去医院就诊。称之为“流行病”,说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,患者人数众多。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后果之一,2015年我国主要脆性骨折病例数约为269万例次。“我们接诊的老年患者中,很多人都已经发生感染、发热或是器官功能衰竭。挖掘其病史,很多都曾发生过脆性骨折。”李晶主任指出,脆性骨折指非暴力情况发生的骨折。许多老年患者可能只是滑一跤、拎个重物,甚至只是咳嗽、打喷嚏,都可能发生腕部、椎体或是髋部的骨折。由于年龄偏大不适合手术,只能长期卧床,进而导致血栓、感染、压疮等并发症,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周期。积极干预 可有效恢复骨健康尽管骨质疏松症带来健康、经济等多重负担,但在防治方面仍然存在短板。李晶主任指出,许多患者意识不到这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,把腰酸腿痛、身高缩短当作衰老的必然现象,并未积极主动求医。当前,骨质疏松症诊疗大都分散在医院的老年科、内分泌科、骨科以及妇科等几个相关科室,大部分医院都没有开设专科门诊,患者无法接受长期、系统的疾病管理。许多骨松患者因为发生脆性骨折才前往骨科就诊,医生仅为患者通过手术治疗骨折问题,而忽视了术后的长期抗骨松治疗。各方原因叠加,导致当前中国骨松防治现状并不理想。“年轻时开始预防,到一定年龄及时筛查,发现问题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,骨质疏松症其实能得到缓解。”李晶主任提醒,年轻人喜欢熬夜、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都不利于骨健康。建议大家25岁到35岁时通过补充营养、加强日照和锻炼等方式提升骨健康,提前存储更多骨量,打牢基础。女性进入40岁以后多关注骨健康,建议女性绝经以后定期检查,监测骨代谢指标。已绝经女性可采用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(OSTA)进行风险评估。通过公式“(体重(kg)–年龄(岁))×0.2”来判断,得到的数值大于-1,说明是低风险;在-1和-4之间为中风险,小于-4则是高风险,中高风险群体应尽快前往医院接受专业诊断。临床上通过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(DXA)来确诊骨质疏松症,如果骨密度T值在-1.0到-2.5,就是骨量减少;如果T值小于等于-2.5,诊断为骨质疏松症。老年患者合并脆性骨折,则诊断为重度骨质疏松症。确诊患者除了改善生活方式、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以外,还要通过真正的抗骨松药物,改善骨密度。“指南推荐的抗骨松药物有双膦酸盐类药物,还有去年刚引入中国的单抗类药物等。”李晶主任提醒,患者应谨遵医嘱,坚持长期、规范化治疗,才能有效改善骨密度,降低脆性骨折风险。文/王卡拉本站系本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!